短暂的抢装潮暖流难消光伏产业寒意。多家上市公司近日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映照出行业的严峻现状:主产业链四大环节仍深陷亏损。有了“反内卷”政策加持,下半年的行业会好吗?
被誉为“白色石油”的碳酸锂近期价格节节上涨。7月14日,碳酸锂主力合约价格上涨,盘中涨幅一度达6.65%。自6月23日起,该合约价格呈上涨趋势。上海钢联数据显示,电池级碳酸锂14日早盘均价为6.37万元/吨,相较于上一交易日上涨700元/吨。
今年上半年,国内光伏市场经历政策引发抢装潮,1-5月新增装机量达到197.85GW,同比增长约150%。不过,对于仍处于阶段性供需失衡的光伏行业,其对产业链利润支撑有限,晶硅主材企业仍处于普遍亏损中。
这一轮“反内卷”行情中,多晶硅一马当先,自6月25日以来,从阶段低点30400元/吨一路上行至7月11日盘中最高42265元/吨,在14个交易日大涨39%,单周涨幅达到16.39%。此外,焦煤等资源品价格也在连续上涨,单周涨幅超8%。
7月9日,有市场消息显示,当日,多家硅片企业上调了硅片报价,不同尺寸的硅片价格涨幅在8%—11.7%。业内人士表示,本次硅片报价上调的主要原因是上游硅料涨价引发的传导效应;但是,由于国内光伏市场终端需求增速放缓,下游电池环节能否接受本次硅片提价还有待观察。
从前几年的“卷产能”到如今的“卷价格”,锂电行业正在经历大肆扩张后的阵痛期。当产能闲置、价格不振、利润下行等副作用扑面而来时,“反内卷”已成为行业共识。
光伏行业吹响了新一轮“反内卷”冲锋号。
近日,我国多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,各地电力负荷快速攀升。7月4日,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.65亿千瓦,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,创历史新高,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.5亿千瓦。
2025年过半,中国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迈出关键一步。6月底,中国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,从之前只是按周、按月等短期开展交易变成可以每天不间断交易。现在,买卖双方可以在这个“电力超市”里根据需求随时跨省区买卖电力。
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,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,要聚焦重点难点,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,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,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。